本年度北京图书订货会12日以15.8亿元的订货码洋落下帷幕。组委会秘书长黄国荣称,尽管这一数字并不完全准确,但仍比上届略有增长。他同时指出,虽然订数多少早已不再是衡量图书订货会成败或出版社经营好坏的标准,但本届订货会所透露出的诸多信息和图书市场的发展态势仍值得深思。
本届订货会的展台设计和标语口号反映出出版社的经营理念变得具体而清晰。比如,机工社的“机械领先,计算机四强、汽车五强、经营管理三甲”,不仅为书店勾勒出自己的出版品牌,而且让本社员工对工作目标更加明了;而人文社的“图书以作家为本,出版以质量取胜,发行以服务至上”,江苏美术社的“精品普及化,普及精品化,美术生活化”,中华书局的“服务学术,弘扬传统”,解放军文艺社的“军旅作家的摇篮,军事文学的殿堂”,社科社的“传播学术经典,关注大众阅读”等均表明,出版社开始以形象化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定位,不但明确,而且具体。
透过订货会可以发现,许多出版社在运作机制和出版方向上都有所调整。如轻工出版社,将下属五个主要的编辑部改为五个文化传播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另一些出版社则或者在出书范围上有所拓展,如社科社涉足大众读物,中青社涉猎辞书领域;或者定位有所调整,如三联书店开始关注经济学普及读本;或者突出重点,多方面拓展,如中华书局在重点关注古籍学术著作的同时,开始进军青少年用现代汉语词典与旅游读物。
本届订货会表面上似乎没有太多亮点,但这种平淡似乎预示着出版界正在走向成熟。出版社已不再单推一位作家或主打一个品种,而是整体推出、系列推出,如长江文艺社的“九头鸟”长篇小说系列,浙江文艺社的“世纪文丛”和“当代作家散文系列”、“学者散文”系列,北方文艺社的23种长篇小说,解放军文艺社的两套精品书系,外研社的“彼得森赴美留学应考系列”和《新概念英语》(新版)等等。这些丛书、系列书不仅为出版社带来了可喜的订数,也使出版社以整体系列张扬个性,从而使本届订货会上跟风现象锐减。
透视订货会,我们可以看到2001年图书市场的大致走势:文教图书仍占主要份额;科技图书市场稳定,热点仍集中于计算机类图书;文艺图书虽没有绝对畅销品种,总体订数却略有上升;经济、法律仍是社科类图书的主要订货品种,美术图书订货有较明显增长;生活类图书品种扩大且实用性更强。